分享:Facebook Plurk Twitter

點閱次數:2590
字級調整:
上一則 | 下一則
發布日期: 2020/3/5
2020婦女事工紀念主日
萬物創造皆美 活出不同祝福

婦女事工紀念主日

新世代女性角色多元層疊

女牧傳深入社會溫柔扶持

【林宜瑩專題報導】1995年起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將每年3月第一主日設為「婦女事工紀念主日」,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見婦女在教會的多元角色。總會婦女幹事連嫦美牧師表示,婦女現今擔負許多教會執行上的服事,可是在參與教會決策上,依舊還是少數,她期盼教會婦女能有更多機會投入教會組織的服事。

連嫦美表示,現代教會婦女在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,不只職場上面臨競爭壓力,回到家還要滿足社會期待,每週也得參與教會服事,長久下來,教會婦女很容易心力交瘁。她指出,近幾年在都會區,年輕先生會主動分擔家務、照顧子女,不失為好現象,不過多數人還是把家務重擔視為女性天職,假使教會不跳脫父權思維,那麼女性一定有難以出頭天的感慨。

連嫦美坦言,教會服事也出現斷層,年輕婦女養兒育女、上班,已無太多時間參與教會服事,通常要等孩子稍大、經濟穩定後,才有心力投入教會服事。她說,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另一半是否支持、配搭,才能有效分擔女性勞務,有時間投身教會。

連嫦美指出,多數教會,女性會員人數確實較男性會員多,也肩負很多事務執行工作,可是在組織體制上,包括擔任長老、執事、參與中會、總會事工的討論、決策,女性參與仍少見,也許是教會婦女本身就很忙,沒有時間參與決策,但也可能是既有「男性才是家庭、教會的頭」的印象,導致教會選舉始終以男性為優先考量,女性就算選上長執,也會考量配偶的感受,再決定是否擔任教會要職。為此,總會婦女致力促使教會法規修改,單一性別比例至少要達三分之一,期望藉此讓女性更多參與事工討論與決策。

縱使現今已有不少的女性擔任牧傳,無論中會傳道部或總會傳道委員會,男牧者比例還是居高,牧傳男女性別比約為68比32。連嫦美表示,教會聘牧時,女性牧傳大多作為第二考量,因為教會小會員多是有年紀的男性,在「男性為主、女性為輔」認知下,總認為應以已婚男牧師為首要考量;只要付一份謝禮,除了有男牧師領導教會,還會多附一個牧師娘協助。導致單身女牧傳尋找聘牧機會時,必須花更多時間,才有機會被教會接納。

連嫦美期待,教會傾聽、陪伴、關懷婦女真正的需要,尤其是遇到另一半外遇或家暴時,不要第一時間下指導棋,而是提供切合當事人相關資訊與適時協助即可,老以「家和萬事興」為首,只想勸和不勸離,或自以為義的勸離不勸和,都會加重當事人的心理壓力。

為幫助教會婦女,總會婦女每年都會舉辦事工活動讓教會婦女選擇,並從中獲得專業培訓與協助,本次婦女事工紀念主日專題,提供更多面向資訊讓教會多參考,盼望讓教會婦女重新得力,樂在教會。

家庭團契互幫補扶持教會婦女量能更強壯

Balenge Drulwane(魯凱中會婦女事工部部長)

【林婉婷專題報導】「婦女們就像教會裡的『媽媽』。」 Ngudradrekai(魯凱)中會婦女事工部部長、Nankai(南凱)教會執事Balenge Drulwane(柯淑夏)如此形容;7歲便舉家自原鄉搬遷至屏東市,2001年來到台南居住的Balenge,擁有都原教會與平地教會聚會經驗;談到教會婦女角色,她指出:整理環境、關懷牧者、帶領主日學等諸多服事上,婦女有強大動員力和參與力。

過去Balenge主要帶領青年和青少年,來到Nankai教會後才接觸婦女會,她曾聽過其他教會的年輕婦女提到,新婚且尚未生子的女性進入婦女會總感覺有點不太融入;而Nankai教會從前年開始,將兄弟會與婦女會整合為「蒙福團契」,並各派成員出任正副會長。「這是一加一大於一的概念。」Balenge說明,教會會友數約40人,平常聚會約20到30人,且由於南凱教會定60歲者就可以進入松年團契,故成立蒙福團契可以鼓勵教會中壯年承接更多服事、更多發揮,各盡其職、合作事奉;另一方面,「蒙福團契」也間接提醒其中的夫妻們相約來教會,在信仰路上彼此扶持、攜手同行,「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方式。」

除了是「教會媽媽」,身為「家庭媽媽」的婦女們,難免面對許多挑戰,而這時信仰能成為最大的依靠與安慰。Balenge分享自己的見證,小女兒於7歲時被檢查出罹患血癌,在還沒有全民健保的年代,3年治療就耗費700萬。比經濟重擔更令人煎熬的,是孩子差點死亡;在首次抽換血漿過程中,孩子幾乎撐不過去,期間Balenge不斷向上帝禱告,拒絕孩子就這樣離開自己;沒想到後來孩子提醒她「賞賜的是耶和華,收取的是耶和華」,自此,Balenge學習在禱告中更多交託上帝。

長達9年的治療期,家人透過《台灣教會公報》刊登代禱與募款消息,也有許多認識與不認識的弟兄姊妹關懷;最終孩子健康長大。就如同詩歌〈有人在為你禱告〉,Balenge提到,遇到她的人總會問起:「那位神所祝福的孩子還好嗎?」這時她給出好的回覆,正是上帝的恩典;每當談起這段往事,Balenge總是抑制不住淚水,「但這都是感恩的眼淚。」

雖然在苦難中難免向上帝質問「為什麼是我遇到這種事」,但Balenge感恩表示,自己的父母都是長老,他們和整個家族都是代禱天使。她自己在禱告後也明白上帝旨意,「我說:神啊,我感謝祢,因為祢知道孩子可以承擔這樣的事。不是『為什麼是我』,而是『因為是我』,所以要感謝神。」

恢復上帝的榮美創造找到生命力量的出口

陳麗華(勵馨基金會關懷牧師)

【陳逸凡專題報導】勵馨基金會起初是宣教師高愛琪(Angie Golman)與牧師梁望惠為拯救不幸少女而設立,發展至今在全台灣共有16個分事務所,設有8位關懷牧師,其中有7位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,兩個機構關係非常密切。勵馨關懷牧師陳麗華表示,設立關懷牧師,主要是希望成為勵馨禱告的守望者,以及服事面對生命破碎的女性、高衝突家庭受到衝擊的社工員,都需要有人成為他們的聆聽禱告者。

一年多前結束高雄大專學生中心的服事,找尋下個禾場過程中,陳麗華從沒想過勵馨會成為落腳處,因為她從不認為自己對女性議題有負擔,想不到上帝逐一關閉預定禾場,留下勵馨,是為了擴張她的境界。

來到勵馨一年,陳麗華聆聽許多沉重故事,漸漸打破過去看法,重新審視婦女神學,才發現「原來真有這麼多的婦女處境是如此脆弱,有被家暴、性侵,真的太多了!」她深刻體會上帝旨意「妳自以為的,不是我要給妳的。妳最不想的,反而是我要跟妳對話的。」

據陳麗華觀察,教會普遍認為,教會內的家庭活在上帝的教導中、以愛相待,但這不代表沒有暴力家庭或沒有性騷擾事件在教會。「我們都以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不方便介入;以為女性已經過得很好;或者與傳福音沒有關係。甚至在講台上無意識的傳講性別壓迫與偏見。」她說,這種氛圍雖然有表面和平,卻失去對生命張力的照顧與聆聽,教會應該更勇敢誠實接觸女性生命議題。

「教會存在社會的用意是什麼?我們活出多少耶穌基督的樣式?」陳麗華認為,耶穌其實在挑戰當時文化對性別扭曲的價值觀,我們必須學習用耶穌的眼光來尊重每一個性別,與她們同行也與她們對話。
「勵馨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消滅勵馨。」陳麗華認為,勵馨消失就表示暴力壓迫與歧視也已經從地表上消失了,這樣對性別、對生命才能有友善的可能。而勵馨十多年來不斷擴大組織,高達500多個同工,面對這樣的處境,她反問,教會是否畫地自限,認為性別議題由NGO或勵馨來做就可以?她鼓勵教會,更誠實去面對教會內潛藏的家暴、性騷擾及性別歧視問題,而不是掩耳盜鈴,不聞問被壓迫的聲音。她說,教會能不能更勇敢與這些人站在一起,減少暴力與歧視的發生,或者從教會內部先做起。

陳麗華也指出,勵馨募款並不容易,因為個案受保護,無法成為展示成果,包括勵馨服務小媽媽,甚至被指責是「幫助違反社會倫理道德的人」。要理解這些事工,需要長期的溝通,她期盼透過勵馨的服事,走進教會邀請婦女與會友,勇敢說出過去不敢說的傷害。「這過程一定會痛,但至少讓勵馨的服事專業能夠接住你,把你帶到神面前,重新恢復神創造你當初的榮美並找到力量的出口,這中間沒有要定罪誰,而是一個身為神的兒女必須學習的信仰素養旅程。」

2018年勵馨與長老教會總會簽約,陳麗華期盼彼此都本著耶穌基督的精神,以追求公義與愛的決心和勇氣,預防及消弭性侵害、性剝削及家庭暴力對婦女與兒少的傷害,並致力於社會改造,創造對婦女及兒少的友善環境,以新的眼光帶給這土地祝福。

走出自我否認的人生陪伴弱者對抗不公義

陳佩儀(勵馨公民對話部倡議組倡議專員)

【張原境專題報導】過去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大專學生中心服事,被學生戲稱為「女王」的陳佩儀牧師,去年甫自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畢業,現任職於勵馨基金會,擔任公民對話部倡議組倡議專員。過去走跳學生團契中,現今則常見於社會倡議場合。

「小二時老師是基督徒,會邀請班上同學去主日學,甚至還會到府接送。」就這樣開啟了陳佩儀與基督教的緣分,「有故事聽、點心吃,還可以累積點數換禮,怎麼不吸引人?」陳佩儀笑道,自己排行老六,上頭全是姊姊,下有一個弟弟,然而爸爸卻不重男輕女,搬新家時一視同仁地堅持每個小孩都要有自己的房間,但媽媽的一句話:「妳若是查埔就好了。」卻讓陳佩儀感受到自身不被接納。成長過程中對女性化裝扮一直感到尷尬不自在,也試圖透過認真唸書、努力做家事博取認同,「我整個人生中都在經歷與自己的性別和解,證明自己的出生不是一個錯誤。」

一直到陳佩儀就讀台灣神學院教會與社會學系,接觸到社會學與家族治療,學習看見社會結構、訓練批判性思考,才開始對性別議題有所覺察。過去的自我批判經驗,也讓日後陳佩儀接觸到多元性別時,對於不被接納者的狀態有共鳴。

神學院的學習與大專服事的經驗,讓陳佩儀接觸到多元的神學觀點,承受學生的質疑與批判時學習放下面子,這樣被解構以及與多元群體的相處經驗,讓她對於權力結構有更多的覺察,也讓學生知道批判是安全被容許的。一些學生開始向陳佩儀出櫃,面對生命的直接衝擊與碰撞,傾聽的過程中,她打從心底心疼學生,也因著自己過往被排斥的經驗,而能同理對方處境。

與學生的互動讓陳佩儀重新思考,如何在信仰與生命的對遇當中取得平衡?「同樣是活生生的生命,為什麼社會/教會要用這樣的態度面對他們?」陳佩儀決定報考性別所,試圖連結教會推展性平教育,走向在性別暴力受苦的人。「這也與我在城鄉宣教運動(URM)時受的訓練相呼應,唯有你感同身受社會的痛,才有可能帶出行動。」

「每個性別都承受社會期待的壓迫,」陳佩儀表示,倡議即是進行公眾教育,勵馨重視「服務與倡議同行」,在服務個案的實務過程中看見他們的處境,比如因為社會的汙名往往使性侵案件蒐證困難,虐童與小爸媽也常有錯誤連結,藉由遊說倡議促使修法,期盼改變社會結構,進一步減少汙名與壓迫。她說,勵馨去年成立多重歧視服務方案,處理多元性別關係中的暴力,家庭跟性別暴力不僅止於異性家庭。

「教會也需要性平教育。」陳佩儀認為鬆動教會的性別概念並非易事,仰賴牧者如何詮釋聖經,是否能覺察教會裡的權力結構與壓迫。而教會的性騷擾與防治及相關法律修訂,及熟人性侵防治講座的推廣,是她目前努力的方向,期盼引起大家的關注。「這個過程蠻煎熬的,」她表示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壓力,彼此也有不同的路線,但仍覺得缺少夥伴。

結合過往神學訓練及大專服事經驗,陳佩儀期盼自己能扮演橋梁,揉合倡議專員與牧師的身分,繼續堅毅且溫柔地陪伴每個生命,對抗社會結構的不公義。

讓受庇護靈魂得牧養同時關懷幫助者心境

許雅婷(勵馨基金會關懷牧師)

【邱國榮專題報導】為了關懷台灣社會當中女性遭遇的特別處境,受到性剝削、傷害與不公平等對待,上帝呼召許雅婷成為牧師,並擺放在勵馨基金會,擔任靈性關懷牧師。許雅婷表示,上帝揀選她進入勵馨,是要讓那些受庇護的靈魂得到牧養,邁向新生,也同時關懷助人工作的勵馨同工。

2009年,許雅婷從神學院畢業,不久後進入勵馨服務,執行「替代性創傷」研究計畫,接觸勵馨成員進行調查,該計畫最終促使勵馨董事會決定於機構內設置靈性關懷牧師,牧養同仁與受助個案。2010年,她成為勵馨婦女庇護中心的生活輔導員,因具有長老教會傳道師資格,許雅婷也協助勵馨不同單位的靈性關顧工作。她表示,在勵馨服務的助人者,都有不同程度的替代性創傷經驗,而她所做的,就是協助勵馨的社工與受助個案,重新來到上帝面前。

教會機構同工因著信仰,多願意服事在「最微小的人身上」,使受助者得到即時的幫助,進而認識耶穌基督迎向新生,然而不可否認的是,在助人過程中,同工也常遭遇挫折,最後不得不打退堂鼓,許雅婷指出,問題根源來自教會欠缺對創傷經驗的理解,創傷經驗非常多元,倘若教會只是不斷地強調跟受助者實況經驗矛盾的觀點,反而會令受助者內心築起一道牆,覺得自己不配進入教會群體裡。

「當教會習慣性對人貼標籤,與社會傳統價值一樣時,『關懷』有時候反而造成二度傷害。」許雅婷說,背負創傷經驗的人,可能沒有能力理解剛接觸到的教會群體,於是會產生相對被壓迫或被排斥感。她進一步解釋,比如隔代教養、單親家庭,並不符合教會主流描繪的家庭樣貌,當教會高舉的家庭價值無法含括受助者的實況,恐怕會造成二度傷害,「教會要不斷提醒自己,要意識覺察,讓自己能夠先『去標籤化』。」

許雅婷鼓勵教會承接社會服務工作,但前提是要有學習的心,願意了解服務對象有不同型態,否則受助者沒有經驗到上帝的愛與接納,和信仰群體所的寬容,反而在舊有的傷害上劃下新傷痕。她說勵馨建構出來的專業能量,社會有目共睹,教會可根據自己想要接觸的面向,向勵馨據點提出申請,之後會有專業人員協助教會進行訓練或講課。

許雅婷指出,教會不必害怕承接社會工作,因為社工也是在專業中「邊做邊學」,不斷嘗試面對不同生命,「因為生命的課題永遠不是公式就可以解決,而是你帶著專業帶著真心誠意,帶著耶穌基督的愛去互動,」教會要在受助者的處境裡,懇求上帝幫受助者找一條出路,此符合耶穌基督的吩咐,也與傳福音與宣教的精神一致,受助者的生命也會因被關注與被愛而有所成長。她說,教會陪伴受助者,就是希望受助者可以從上帝得到新造,是生命開始新頁的機會。

許雅婷2017年於七星中會古亭教會封立為牧師,當天她期勉自己,「不要為了當牧師而成為什麼人,要因為當了牧師而更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。」

姊妹牧養關懷大哉問:沒有女人 任何事情都不完整

【林宜瑩專題報導】教會姊妹時常面臨生活與信仰衝突的難題,工作與家庭兩頭燒,該如何妥善運用智慧解決,台北中會永光教會教育牧師潘純冕以個人經驗出發,分享女性常見於教會的問題,希望成為姊妹服事困惑時的參考與幫助。

問:要怎樣面對及陪伴教會婦女的處境?

答:禱告加上實際關懷行動是關鍵,千萬不要只動嘴就好!約吃飯、家訪,甚至一起出去走走,把她們當作是自己的姊妹,不要當成工作,而是享受在每次成長翻轉。我常去小組聚會,為需要的姊妹禱告,只要牧師給予一句鼓勵肯定,一點點付出,果效卻是非常巨大的!

問:教會婦女面臨婚姻教養難題該怎麼辦?

答:傾聽與陪伴很重要,先不用急著給當事人答案,而是要傾聽、了解其感受。若是家庭問題,請先肯定教會姊妹對婚姻的付出,與在家庭的價值,牧者可以分別約談當事人,或約出來一起吃飯談談,協助找出問題盲點;若當事人同意,也會請小組長一起陪伴支持。

分階段協談,給當事人緩衝時間是個很不錯的方式,以同理、傾聽,避免律法的指責語氣、肯定雙方的價值、擬定「浸泡式」禱告計畫聽聖靈的回答,再透過教會培育課程,讓當事人了解用系統思考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,並在禱告與穩定信仰生活中讓聖靈親自動工。

若是教養問題,可以鼓勵家長帶孩子一起參與親子禮拜,讓親子在互動中增進親密感,更加了解孩子的感受與心理狀況。透過家長小組課程,也可以讓單親家長得著支持鼓勵。

問:現行的婦女靈性關顧有哪些重點?

答:婦女靈性關顧培育課程的首要目的,是讓人與神培養親密關係,找出生命問題癥結與答案,透過課程,參與者生命得以更新翻轉,而自我問題能透過聖靈改變,自助而後天助,漸漸女性會活出信心,進一步去關懷、牧養其他生命,在這樣的正向循環中,每個人都能越發接納自我,活出精采。

問:如何進一步發展婦女關懷事工?

答:婦女的思維邏輯,男人確實不易了解,反之亦然。女牧師能帶給姊妹會友的幫助是多面向的,除了陪伴關懷,也比較知道姊妹真正的困難與需求。這是女性生命最深層且常被隱藏的一部分,男牧者很難著手處理。我曾在北中婦女事工部擔任輔導牧師,而我的牧養核心價值就是明確告訴姊妹:「身為女人是神最大的恩寵,活出女人的價值命定。」神對女人存在最美的計畫與目的,沒有女人,任何事情都不完整,耶穌賦予女人尊榮的地位,眾人務要存著這樣的認識。


資料提供單位: 台灣教會公報社
消息列表

2024年全國婦女靈修營
竹中婦女公禱日 盼上主的安慰臨到巴勒斯坦
屏中婦女公禱日 為飽受苦難的人代禱
南中婦女公禱日 盼公義與和平臨到
星中婦女公禱日 盼全面理解以巴衝突為弱勢發聲
婦女人才訓練 擁抱生命愛相遇
2024年世界公禱日
2024年全國婦女人才訓練會
2023年全國婦女查經營開始報名!!
2023年幸福家庭徵文活動得獎名單揭曉!!
<2023年婦女神學工作坊>開始報名!
【2023年全國婦女靈修營】額滿公告!
「2023年幸福家庭徵文活動」開始囉~~
瑞士世界公禱日委員會委員們的簽名感謝函
魯凱中會世界公禱日 見證與傳承信心
中中婦女部第一及二區舉行世界公禱日禮拜
為台灣祈禱 中布訓練婦女人才同時舉行世界公禱日
彰化中會世界公禱日 聖靈真實臨在的感動
世界公禱日 全球發聲為台灣祈禱
七星中會世界公禱日 布置台灣意象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婦女事工委員會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:02-2362-5282
Copyright © 2000 - women.pct.org.tw All Rights Reserved
powered by ICPCT.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