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攝影/邱國榮)
【邱國榮台北報導】七星中會婦女部東、西小區於3月7日在第一教會聯合舉辦2025年世界公禱日禮拜。過程依據台灣世界公禱日委員會編撰的《我受造奇妙可畏》禮拜手冊進行,今年的代禱國家為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。 七星中會副議長葉榮生在證道時,以現代社會的變遷為引,分享一位老姊妹對台灣社會現況的感嘆。老姊妹說,現代年輕人面臨結婚生子的挑戰,許多人選擇養寵物作為情感寄託。葉榮生指出,現代社會與過去大不相同,上述轉變反映出社會的多元發展。他強調,世界公禱日的精神正是學習傾聽不同群體的聲音,包括新世代婦女與青年的需求,如同今年的代禱國庫克群島,應敞開心扉關注並理解他們的處境。 (攝影/邱國榮)
葉榮生特別提及庫克群島的現況。這個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,人口稀少,許多居民為謀生而移居紐西蘭,導致該國面臨資源不足與文化流失的困境。他藉此呼籲會眾關心在台灣的外籍移工,盼望透過信仰,讓移工在台灣找到支持與歸屬。此外,毛利語在庫克群島的傳承岌岌可危,但當地人民仍透過音樂展現其文化活力,值得外界關注與學習。葉榮生建議,想體驗庫克群島的音樂文化,可在YouTube搜尋,沉浸在充滿海洋氣息的旋律中,感受當地人民樂觀開放的生活態度。 葉榮生引用約翰福音中拿但業對耶穌的認識,提醒信徒「上帝認識我們的心思」,並賦予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。他強調,在現代社會中,不應將人視為「工具人」,而是要認識自己的價值,學習愛自己與愛人,如此才能接納新世代的想法,活出榮耀上帝的生命。 庫克群島位於紐西蘭東北方約3000公里處,橫跨南太平洋約200萬平方公里,由15座島嶼組成,總人口約1萬5000人,多數居住在首都阿瓦魯亞所在的拉羅湯加島(Rarotonga)。該國與紐西蘭維持自由聯合關係,居民同時擁有紐西蘭公民身分。基督教於200年前傳入,現已成為當地主要信仰。庫克群島人民相當重視傳統手工藝,其中以婦女擅長編織露兜樹與椰子葉纖維為代表,而象徵愛與歸屬感的「Ei katu」花環更是其文化特色之一。 (攝影/邱國榮)
|